奋进新征程|自贸区烟台片区耕好“试验田” 勇闯开放路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水母网1月1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聪 朱先俊 朱亚森)全国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路径,累计确权颁证海洋牧场平台近30个,居全国排名前列;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国审批”“跨国包机”“跨国研发”“跨国制造”模式,新落户日韩资项目近200个,投资额增长156%;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18个事项一次性通过率提高至95%以上……
承载着期许与激励,两年多来,自贸区烟台片区瞄准“系统化改革、集成化创新、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力打造要素集聚的“磁场”、产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耕好了“试验田”,闯出了开放发展新路径:“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成为山东自贸试验区少有入选全国第四批“较佳实践案例”的制度创新成果;“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新模式”成为全省少有入选全国知名智库中山大学评选的制度创新“十佳案例”;2项成果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典型案例、全省最多。
改革创新的成效与活力也在不断释放:截至目前,自贸区烟台片区累计入驻企业3万家,外资、外贸企业两年平均增长36.9%和27%,在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上创造了近1/3的实际外资和近1/2的外贸进出口。
美丽的金沙滩。 通讯员 姚南通 摄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改革的“苗圃”已开枝散叶
“以前,我们进口研发测试车辆一次最多两台,存放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保证金也很高。烟台片区联动烟台海关创新建立研发测试用车辆监管新模式后,进口测试车辆由限制2辆改为根据我们研发测试的实际需求而定、存放时间由6个月放宽至2年,允许使用关税保证保险单作为担保,让公司检测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也节省了不少资金。”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工程师朴妍美介绍说。
这背后,是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动制度创新的全力出击。
自诞生之日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被国家赋予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的使命和职责,通过破解系统性、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改革探路,为发展护航。
两年多来,自贸区烟台片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对标先进地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入开展系统集成性改革、突出流程再造、推进制度创新,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如今,改革的“苗圃”已开枝散叶,一个个制度创新的“良种”已经播下,并从这里播撒向全国。
作为全国少有自贸试验区叠加中韩产业园的片区,烟台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国审批”“跨国包机”“跨国研发”“跨国制造”模式,新落户日韩资项目近200个,投资额增长156%。
为让更多韩资企业享受到“自贸红利”,自贸区烟台片区针对韩资企业简化原产地资格担保手续、提高中韩自贸协定享惠率的诉求,采取“以企业为单元办理担保”新模式,帮助企业年均节省税收成本800多万元。围绕鲜活水生动物快捷通关,创新推出检验检疫“端口前移”新模式,出口韩国的扇贝通关时间由8-9天缩短到3小时以内。
从蓝图到蓝海,自贸区烟台片区紧紧围绕经略海洋战略,创建“研究院+科研+种业公司+产业需求”体系,面向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推出深远海智能网箱海洋牧场项目——“百箱计划”,为现代渔业产业创新赋能。
海洋牧场平台作为新生事物,由于没有确权颁证法律依据,企业无法进行资产记账、抵押贷款。为此,自贸区烟台片区在全国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路径,让海洋牧场平台有了“合法身份”。该路径在全省试点基础上,近期又实现了由单个确权向批次颁证的提速。目前,烟台片区累计确权颁证海洋牧场平台近30个,居全国排名前列。
从“点状”到“链条”
制度创新集成化纵深推进
一张保函,全国零成本通关。由于现行的汇总征税模式,保证金挤占了企业流动资金,中小企业参与意愿不高。对此,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出“关保通”通关便利化新模式,企业进口关税由“一票一结”变“一月一结”,税款平均缓缴15天,企业在全国各地进口口岸办理货物通关时,均可享受先放行货物、再按月集中缴纳税款,实现了当天申报、当天放行,通关时间压缩了3-4天,极大促进了跨境贸易便利化。
“关保通”通关便利化新模式的推行正是自贸区烟台片区推进集成式创新的一个鲜活例证。运行两年多来,这里的制度创新已走出“点状式”创新,实现了模块化的集成式创新。
“在烟台片区,制度创新已经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开放创新的使命感越来越强,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烟台片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两年多来,自贸区烟台片区通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优化贸易、投资、金融、流通等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一整套具有烟台特色的综合解决方案。
以创新人才服务为例,烟台片区在全省范围内最早成立烟台业达国际人才集团,随后又成立自贸区国际人才港,发布业达人才码,推出高端人才车辆租赁服务,兴建人才社区等。这一连串的创新,聚焦人才服务、人才创业、人才投资、人才安居等多个板块,形成了招引、留住人才的闭环。通过这种“链条式”服务、全要素支撑,增加了高层次人才与烟台片区的粘性,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
针对跨国企业,自贸区烟台片区大力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金额全省最多;“一证一险”信贷模式,为海洋牧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9亿元;排名前列全省排名前列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16家企业实现融资3亿元……
一个个首创举措在这里实施,一个个新名词在这里变为看得见的现实,一个个集成式新业务惠及企业,自贸区烟台片区的建设之路走得铿锵而有力、自信又稳健。
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试验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将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这中间的“粘合剂”就是越来越优质的营商环境。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2021年12月1日,烟台宏建创联建材有限公司的经办员深有感触地说,她们原本计划用3天时间办理营业执照,没想到仅去了一趟办事大厅就办完了业务,还免费领到五枚印章,“现在办个公司简直太简单了!”
2021年11月16日,自贸区烟台片区正式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仅半个月时间,新设立企业达到239户,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7%,改革效果初步显现,企业投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
两年多来,自贸区烟台片区紧紧依靠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开放试验田标杆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创新服务,让企业尽享改革创新的红利。在自贸区烟台片区,企业都有这样一张专属的“信用画像”:中小微企业全要素公益性金融服务平台通过5个维度,将企业深度分析后划分为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通过开发挖掘“守信、用信”场景,为守信企业在贷款、租赁、行政服务等领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推出了一批信用惠企产品,已经撮合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达成合作190余笔、融资额超过10亿元。产融合作“白名单”企业管理模式,依托信用评价体系初选“白名单”企业2000余家,首批入围企业260家,通过国资平台,推出投、贷、担、保、融等一系列创新性金融政策措施,累计为200多家企业实现融资20亿元。
旨在为企业、为百姓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服务的流程再造也全面迈向纵深:
在全省率先设立自贸区企业服务专区,引入海关、贸促会服务窗口;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18个事项一次性通过率提高至95%以上。围绕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改革,全国首推“掌上勘验”模式,已办理业务900多笔;针对小型社会投资工业项目等5类项目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围绕税务领域改革创新,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构建“税银融”交互式惠企新模式,开展涉税服务10万余户次。
展望未来,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具有烟台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信心百倍,热情高涨。“新的一年,自贸区工作将紧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聚焦打造‘烟台新时代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战略目标,更加突出‘创新引领、系统集成、彰显特色、赋能发展’,奋力在‘首创式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烟台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改革,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自贸区烟台片区一直在路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