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模式待破局,城心养老何以“解需”?

烟台搜狐焦点 2021-12-24 10:18: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陈婷婷 胡永新 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民生问题,而目前国内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养老运营标准化体系,养老新态势也有待进一步探索。12月23日,《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超八成城里人愿意选择城心养老,因生活便利,靠近三甲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陈婷婷 胡永新

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民生问题,而目前国内还缺乏较为完善的养老运营标准化体系,养老新态势也有待进一步探索。12月23日,《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超八成城里人愿意选择城心养老,因生活便利,靠近三甲医院,城心养老成为养老新趋势。不过,城心养老在打破传统养老社区的封闭管理和情感“孤岛”的同时,却面临着重资产难以“介入”,城心房产不利于改造等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城心养老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可行路径,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城市资源,随着正三角形医护体系健全,急救圈越来越大,城心与城郊才可以平均发展。

城心养老成养老新趋势

《报告》显示,城里人平均在39.7岁开始考虑养老,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

数据显示,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独生子女增多,老龄人口占比上升。“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使“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承受着养老教育等多重压力,中间层的父母已经遇到现实养老难题。

在城里人养老意愿中,超八成城里人愿意选择城心养老,原因与生活便利、靠近三甲医院不无关系。

受访者在选择“理想的养老机构”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机构位置、周边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是否有配套医院。在受访者看来,认为“城心养老”的优势包括“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方便子女或亲人探望”“熟悉的生活圈或社交圈”“开放的环境,和城市融为一体”“临近三甲医院”“离家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郊区养老机构大多属于高端养老机构,费用较高,并不符合中低收入人群。

这部分人的养老需求如何更好满足?郑秉文表示,城心养老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将社区、养老院、医院等优质服务资源相匹配,贴近生活圈的融合式养老,也就是城心养老,实现闹中取静、临近子女和医疗。从而解决传统养老社区存在的子女探望难、快速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难的问题。这也非常契合今年11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符合其中提到的“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养老是综合的概念,涉及亲情、医疗等多个方面。”对于为什么更多城里人选择城心养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研究院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看来,一是因为医疗问题;二是因为城心更有活力,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没有活力;三是亲情问题,远离城区较大的问题就是亲情难以兼顾。

在“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增多的情况下,忧虑于当前家庭养老照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实际养老需求。尤其是医疗需求成为一大痛点。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指出,在一些商业养老的实践案例中有自建医院,这具备一定合理性,但短板是医院辐射半径小、专业水平相对不高,对老年人来说,急难重症仍需要到大型三甲医院去解决,而城心养老都在城市核心区最先进的三甲医院边上搭建。

房产缺乏,有待开展资源合作

养老社区方面,大家保险开发了“城心医养产品线”“旅居疗养产品线”和“居家安养产品线”,覆盖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已在北京布局3个城心医养社区。

“从客户角度来讲需求是多元化的,不管是城区养老还是远离城区,都能够满足各自特定群体的养老需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表示。

但开展城心养老模式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配所有保险公司。陈辉表示,城心养老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可行路径,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城市的资源,但是也面临着现有房屋的改造问题。

“因为城区规划难以新建大面积建筑,目前来看,从重资产投入角度开展城心养老模式的可能性不大。”朱俊生表示。

那么,城心模式如果没有地产、房产做支持怎样另寻他路?朱俊生认为可以采取合作的模式。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和已有的房地产企业或者其他一些企业的养老资源进行结合,比如房地产资源。他表示,过去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发了地产之后,有一部分房子是为了进行养老服务方面的布局,虽然有房产资源,但可能缺少客户,这是房地产企业和保险公司很好的结合点。

何肖锋表示,城心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逻辑之一是,选择在城市核心区里面租赁大型商业物业进行适老化改造,由此可大幅度节约资金成本,最终可有效节约投保人的资金。

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看来,“一碗汤”可以说是家庭的养老责任和氛围。既然急救设施还在城市,就得发展城心养老,只有随着正三角形医护体系健全,急救圈越来越大,城心到城郊才能平均发展。

险企应如何结合消费者需求开展养老服务,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解”?朱俊生表示,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对于重资产来说,保险公司建设运营方面对服务质量比较好掌控,客户的黏性就会比较强,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收慢,有些中小保险公司几乎不可能用这种方式。轻资产可以快速布局,只要寻找的合作方,“手里”有这种养老资源,都可以去结合。他认为,未来趋势可能是“轻重”结合,同时可能也要关注一些区域性的布局,比如长三角、大湾区等,

《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认为,发展核心城市群效应,带动双循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去其弊、取其利。大力发展医养服务PPP,通过划拨土地与建设公共设施,降低医养服务的重资产成本,引入民营企业和社会企业经营轻资产,在收费价格中减去地租和部分房租,发展可以满足中产阶级乃至低收入人口需求的医养服务;由此推动银色经济和银发产业在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纷纷入局,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待打造

养老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令保险业看到机遇。短短几年内,已有多家保险企业在养老服务市场开始布局。

险企不断开发创新养老产品、设立养老社区,完善康养健康管理服务。一方面,通过布局机构养老,满足高端人群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契机,初步构建起面向普惠人群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在城郊养老社区方面,泰康保险“泰康之家”模式目前已覆盖22个重点城市;中国太平在上海打造了梧桐人家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在短短几年内,也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前海人寿、中国平安等多家保险企业在养老服务市场布局。据《蓝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目前已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床位数84155个。

除了兼顾养老社区入住权利和财富传承需求的年金类产品,还有日托、临托、上门护理、健康管理等多种服务。

《蓝皮书》指出,随着泰康保险、大家保险等商业保险集团适应银色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进行金融创新,推动保险、地产、医护和养老服务闭环管理,实现养老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由此形成养老金融新格局,且正在向核心城市群聚集。

在此背景下,核心城市群发展需要扬长避短。《蓝皮书》表示,核心城市群在养老事业、产业发展上存在诸多优势:养老金市场发展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配置,促进资本市场转型、治理和持续发展;嵌入医护的养老社区建设,可以促进健康科技与银发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市场结构转型,形成既适应青年劳动人口,也适应大龄劳动人口的新型就业市场;带动当地政府改造老旧居民社区,大力发展养老社区,满足大多数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由此形成核心城市群持续发展优势,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优势和促进外循环经济社会发展。

有关预测显示,至本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亿,平均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显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重大社会民生话题。

我国养老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服务水平还有待完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大、标准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保险的创新发展。严峻的养老形势下,有关部门不断喊话并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十四五”规划亦明确提出,要“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北京商报网,访问yuanben.io查询【4A32FAUR】获取授权信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